新聞資訊

通過公司+農戶+互聯網的方式,經營油茶林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全產業鏈

安徽日報農村版 | 貧困戶當管護人脫貧有門


金寨吳家店鎮發展萬畝油茶用工量大

 
  “今年承包了69畝油茶,加上茶樹下套種的作物,收入一萬多塊錢沒問題。 ”8月5日上午10點多,在大別山腹地金寨縣吳家店鎮觀音堂村,53歲的貧困戶方荷花望著油茶樹下一大片正在開花的芝麻,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自從丈夫做了心臟手術后,她家的日子一落千丈。好在去年底,她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幫人管護油茶的工作,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。
 
  方荷花告訴記者,去年底,她和其他幾十個農戶一起,和金寨縣人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管護承包協議,負責該公司的油茶林管護。“一年除草4次,翻地2次,還有清溝、培土等,每畝管護費用200元。 ”方荷花說,今年,公司還讓他們在部分油茶林里套種花生、紅薯、芝麻等,由公司提供種子和肥料,并負責統一收購,每畝另給300塊錢的管護費,“合在一起有500元了,雖然累了點,但是脫貧有希望了。 ”
 
  和方荷花比起來,張再帥算得上是個承包大戶了。去年,他一口氣攬下了500多畝的油茶管護任務。“每次除草都要請40多個村民幫忙,其中有十幾個是貧困戶,每人每天80塊錢,一次除草要半個月,每人能掙1200塊左右。 ”張再帥說,自從人海公司搞了管護承包以來,他就放下了手中所有的雜活,一門心思跟著公司干,“他們發展壯大,我們跟著發家致富。 ”
 
  據了解,人海公司2008年落戶金寨縣吳家店鎮,由歸國華僑王士武創辦。公司流轉山林14萬畝,首期規劃建設5萬畝油茶種植基地,截至2016年底,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,其中60%已經掛果達產,當年產果30萬斤。王士武告訴記者,來老區搞油茶產業,主要是看中了這里優越的自然環境。 “當下,吃高品質的糧油,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,我們正是看中這一點,才發展高山有機茶油。 ”
 
  王士武說,有機種植要求不施化肥和農藥,除草、施有機肥等全部是人工操作,可謂是“海量用工”。他初步統計了一下,自2008年開始種植油茶以來,累計扶貧用工已達32萬多個。 “以前我們實行統一用工,難免吃‘大鍋飯’。去年開始,我們搞管護承包,把油茶林承包給幾十個管護大戶,再由他們按需用工,直接帶動了260個貧困戶就業脫貧,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,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。 ”
 
  這種由農民“雙手刨土”種植出來的油茶受到了市場青睞。王士武表示,他們生產的高端茶油、護膚茶油以及保健茶粕洗潔粉等主打高端路線,通過與大型高端農產品網銷平臺合作,售價達到市場上同類產品的一倍以上。 “目前我們已成功研制出有機茶仁以及有機茶油生產工藝,即將投產運行,這樣茶油會賣上更好的價格,真正實現一個好產業帶動一批農戶脫貧致富。 ”